首页 > 医疗百科 > 健康宝箱 > 对农村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精神卫生服务?
新闻中心
对农村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精神卫生服务?

<< 中医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咳嗽,缓解不适呢?
夏天天气炎热,防治高血压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

 

    对农村地区尤其是留守儿童,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精神卫生服务,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儿童心理健康有更多需要关注的方面,比如家庭结构是否完整、获取心理健康科学信息是否便捷、有利于认知和情感发育的良性刺激够不够丰富、针对心理行为问题的卫生和教育资源能否有效提供等,这些都是更加需要关注的方面。



    因地制宜开展服务,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第一,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探索具有当地特色、容易被各年龄段、各类人群,包括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接受的科普形式与途径。同时通过对当地儿童青少年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学校教师来开展培训,持续扩大知识覆盖面、强化触达的效果。



    第二,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可以试点探索建设特色“心理友好校园”“心理友好乡村”。用丰富多彩的身心活动陪伴孩子在学校内外健康快乐成长,有效消除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与偏见、管理社交媒体依赖和校园欺凌这样一些问题,激励各方尤其孩子的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



    第三,强化多方协同的服务网络:鼓励城市地区单位和社会组织主动与农村地区政府、学校等合作,建立跨部门、跨机构,比如学校、跨医疗机构等等的心理健康服务联盟,以及城乡衔接的绿色就医通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分层的进修和针对性短期培训。定期组织心理义诊等活动,提高对未成年人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来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增加远程亲子互动的机会,开展重点关注儿童的远程动态心理状况监测与分析,以及在线会诊、培训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