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对当地起到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 卫健委将如何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规划?
关于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 (2024•上海)的通知 >>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定西举办,为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推动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仓储能力扩容改造、中医康养、产业发展、特别是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2018年开始,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前三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甘肃共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143.9亿元,引进龙头医药企业11家,中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5.9%增长到2022年的8.1%,中医药加工企业产值由2018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0亿元,2022年定西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25亿元,实现增加值46.24亿元。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全面推动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
定西是中药材种植大市,陇西黄芪、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通渭金银花都是大品种、大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160万亩扩大到现在的200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种子种苗保护和科学繁育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我们建成了西部最大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已保存中药材种子94种3243份,采集野生资源标本4000多份,建立种子繁育基地4.23万亩,种苗繁育基地15.33万亩。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有力促进了中医药精深加工。
新引进了一批优质中医药加工生产项目,特别是通过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大平台引进的一方制药三期及配套、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琛蓝生物科技陇药国际化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建设投产,已累计完成投资23.3亿元,实现产值66.8亿元,税收5.6亿元,使定西市中药材品质有了质的飞跃,中药材生产加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与2018年前相比较,定西市中医药规上企业由原来的33家增加到现在的59家,净增了26家,中药材产品由以前的原药材、切片、饮片丰富到中成药、提取物、配方颗粒和大健康产品,实现了多元化、系列化、高值化。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仓储能力。
定西是千年药乡,也是天然药仓,借助定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仓储能力上扩容增量和现代化改造,引进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等大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化仓储库,定西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由2018年的100万吨扩增到130万吨。由中国中药投资建设的甘肃中平仓储和交易中心,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万吨,动态仓储能力为4万吨,趁鲜加工中药材能力2万吨以上。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增加了群众收入。
定西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走进了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但真正要实现苦瘠不再、甘味绵长,还是要在特色优势产业和增加群众收入上下很大功夫。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拉动了定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康养产业发展,带动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特别是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定西市50余万户农户中,有33万多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占到定西市一半以上,每户平均种植6亩以上,产地加工企业累计带动了26个乡镇67个行政村的1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461户农户从事中药材初加工。在助推定西市中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近5万个就业岗位,平均工资达到4000—5000元,有效促进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有效增收。据统计,定西市农民人均可从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获得收入214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5%。可以说,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