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妆字号美容针乱象,美容针或致毁容
<< 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及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主题与内容 >>
3月15日,据央视3·15晚会《“打脸”化妆品》环节报道称,大量企业将一些披着化妆品外衣的产品进行脸部注射。涉及到的企业包括: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及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等。

“打脸”美容针剂应具备什么条件?妆字号化妆品到底能不能“打脸“?
“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注射到消费者面部之后,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比如面部皮肤的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

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一些展会上,有些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据了解,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因为价格不透明,利润可以高达10倍,从业者趋之若鹜。生产这类打着化妆品名义、实则用于脸部注射的美容针剂,很多工厂都没有生产许可证件。

2022年3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对27类医疗器械涉及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容进行调整。其中,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显然不可以被用来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