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百科 > 行业资讯 > 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及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新闻中心
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及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 2023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要点
315晚会曝光妆字号美容针乱象,美容针或致毁容 >>

 

    当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由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构成,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下,家庭养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达90%以上。基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性增高、家庭小型化等因素影响,家庭中的子女照料老人越来越受时间、空间及精力限制,难以独自承担养老重任,需要借助相关服务来满足养老需求。



    社区是国家为民服务的基层单位,能较好整合政府、社会、家庭、市场等多种资源,在为居家养老群体提供服务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不过,当前的社区养老还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并支持各地社区开展养老服务,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资源统筹整合力度不够,大多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仅仅停留在普通休闲娱乐层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服务、情感慰藉等多样化、深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此,提出三条具体的建议:


第一、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对接社区老年群体需求。


    社区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掌握老年人群基本信息及生活健康状况,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老龄群体实行重点关注;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服务内容;依托平台及时发布服务信息,收集服务反馈。



第二、依托社区充分整合生活照料、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商业服务、政府支持等资源,形成养老服务合力。


    社区结合本地条件建立或引入信誉及性价比高的家政公司、养老机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生活照料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跟踪监督;与本地医疗单位进行签约,定期为社区老人开展义诊、集中体检,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预约上门诊治服务;适时引入市场主体开设社区食堂,或与周边餐厅合作为老人开展助餐送餐服务;充分利用政府为养老服务提供的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政策。


第三、建立完善社区志愿者机制,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整合社区党员、各行业人员资源,组建志愿者队伍,特别是广泛吸纳公益心强的低龄老人担任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电话巡访、信息收集、上门帮扶、日常关爱服务。



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加快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将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试点推进。试点城市党政主要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对辖区内医疗资源的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有力推进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可以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进而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可以起到中间枢纽的作用。在发展中,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尚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地市级医院及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区域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实行市级区域统筹,建立市—县(区)—乡(社区)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接诊疑难危重症病人、提供高风险技术治疗,县、区级医院主治常见病、多发病,乡镇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性病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如此,既可有效解决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可有效发挥市级综合公立医院的优势作用,使群众既能就近看病,又能看得好病。



2、充分发挥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区域带动辐射作用。


    在市级统筹区域内,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都有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区域优势,弥补县、区级医院人才、技术、设备不足的短板。


3、加快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


    将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试点推进。试点城市党政主要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对辖区内医疗资源的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有力推进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4、建立区域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实行市级区域统筹,建立市—县(区)—乡(社区)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接诊疑难危重症病人、提供高风险技术治疗,县、区级医院主治常见病、多发病,乡镇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性病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如此,既可有效解决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可有效发挥市级综合公立医院的优势作用,使群众既能就近看病,又能看得好病。


5、充分发挥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区域带动辐射作用。


    在市级统筹区域内,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都有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区域优势,弥补县、区级医院人才、技术、设备不足的短板。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