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百科 > 健康宝箱 > 辟谣!网络上各种传言四起,统统都是假的!
新闻中心
辟谣!网络上各种传言四起,统统都是假的!

<< 上海除特定场所外不再扫场所码!混管“阳了”怎么办?
争相囤药,连花清瘟真的能预防新冠吗? >>

 

    最近,网络上各种传言四起:健康码要作废了?疫苗接种记录要找不到了?“早阳早好”?吃橘子会导致抗原检测阳性?混着吃,加药量,退烧更快?黄桃罐头能缓解新冠症状?这些你都听说过吗?统统都是假的!



1、健康码要作废了?疫苗接种记录要找不到了?


近日,不少网友询问网传“健康码要作废,要截屏疫苗接种记录,否则会找不到接种记录”的说法是不是真的。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答复称,相关说法不实。截至12月13日12时,全国尚无省市发布过健康码作废的通知。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也表示,没有停用“随申码”的说法,因为“随申码”的本质是“市民服务随身码”。它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疫情防控,而是涉及本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多种场景。目前,已经有一批生活应用功能上线运行,包括支持市民使用随申码乘坐地铁、公交、轮渡等出行,以及公立医院“凭码就医”等。


市民的疫苗接种记录也不会被删除。“随申办”App提供各种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其中包括疫苗接种记录、核酸检测记录等。



2、“早阳早好”?

有网络传言称,感染一次新冠肺炎病毒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甚至有人说“早阳早好”。这是真的吗?


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一次并不能终生免疫。同为新冠病毒,不同的毒株导致感染多次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与德尔塔及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再感染。


反复感染依然有一定重症风险,会传染给家中老人、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尽量让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



3、混着吃,加药量,烧退得快?

近网传当出现发烧和感冒症状时,多种药物混着吃,病情好得更快。还有的说,加大药量后,烧退得快


退烧药、感冒药不要叠加使用,避免过量


擅自加大药量并不会好得更快,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或者遵医嘱来吃药才是安全的做法。


很多复方感冒药、中成药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随意混用会增加药物过量的风险。


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否则可能过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



4、“世卫组织提醒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


近日,一则2020年发布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消息称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症状时要避免使用布洛芬,以免加剧感染。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一则过时的消息,不适合作为如今用药的参考。


该消息最早出自2020年3月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篇研究。在当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很快做了澄清,表示这个建议并不是反对使用布洛芬。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感染阳性患者可以安全服用布洛芬。



5、吃完橘子/喝酒后做抗原会变阳性?

近日,网上流传着“吃完橘子做抗原会变阳性”的传言,有人把橘子汁挤在新冠抗原试剂检测盒上做实验,结果显示阳性。


与此同时,“喝酒后做核酸会呈阳性”的说法也不绝于耳,甚至有“专家”分析,“少量饮酒无碍,但大量饮酒会出现假阳性,因为酒精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


抗原检测一般是鼻拭子的样本采集,并不是口腔咽喉部的样本采集,所以与口腔中的物质无关,一般日常饮食不会影响抗原检测结果,网传“吃完橘子做抗原会变阳”的说法不可信。


“喝酒后做核酸会出现假阳性”之说不可信。日常饮食后做核酸,无论是吃橘子、喝酒还是喝水,都不会导致“假阳性”。


把橘子汁、酒水等滴入抗原中做实验,毫无意义。



6、黄桃罐头能缓解新冠症状?


当疫情进入新阶段,各式各样的药品成了紧俏商品,而在这数日之间,一种带有“神秘力量”的特殊物品,却出人意料地被抢购一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黄桃罐头。黄桃罐头在东北老铁们的心中可是“封神”般的存在,人称“东北玄学”!


如今,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有些人将黄桃罐头列入居家康复囤货清单。它真有这么神奇吗?


可以补充能量,药效不必当真


但它更像是甜蜜的“安慰剂”,无法缓解疾病症状。尤其是咳嗽时不要食用,可能会加重症状。


黄桃罐头就是普通的水果罐头而已,并没有任何药物疗效,也不能治病。



7、喝酒防新冠、杀病毒?


近日,“喝酒能防新冠”“喝高度酒能杀灭病毒”等传言在网上流传,“喝酒能防癌”的传言也死灰复燃。茅台、二锅头、伏特加等高度酒也在圈群中受追捧。


但事实上,喝酒并不能预防新冠肺炎或杀灭新冠病毒,更没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恰恰相反,喝酒会增加感染风险,酒喝多了还会致癌。


通俗来说,喝下去的酒精在身体中很难接触到新冠病毒,或只有极少量酒精能与病毒接触。所以,喝酒能预防新冠肺炎是无稽之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