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个“全国疟疾日”: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 失业期间,医保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医保报销?
“五一”假期人员聚集对于疫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2023年4月26日是第16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快来一起学习疟疾防治宣传核心信息吧。

1.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发冷、发热和出汗。
2.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3.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4.派驻疟疾流行区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指导团组做好疟疾防护,并及时诊治可能的疟疾患者。

5.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6.医务人员应注意输入性疟疾的鉴别诊断,对确诊的疟疾患者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485-2016)给予规范的抗疟治疗。
7.疟疾患者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

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
一、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做好宣传组织活动
当前我国处于消除疟疾状态,但是境外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土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疟疾防控工作稍有松懈,本土疫情就可能卷土重来。各地要高度重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要利用“全国疟疾日”的契机,紧紧围绕宣传主题,精心策划,创新宣传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宣传活动。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对重点人群发出健康提示,引导做好个人防护,增强主动就诊、及时治疗的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疟疾感染、传播和危重风险。

二、加强协作,做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
各地疾控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卫生健康、海关、商务、移民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完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贯彻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管理办法》,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快速精准、联防联控”工作原则,落实落细各项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措施。要重点抓好境外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往来人员的防控工作,做到及时发现,精准阻传。要充分发挥跨境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筑牢疟疾“三道”防线,加强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严防境外疟疾疫情输入风险。

三、加强培训,提升疟疾防控能力和水平
各地要针对面临的输入性疟疾疫情威胁,围绕能力建设、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重点,持续提升疟疾防控专业队伍的战斗力,定期组织开展各级疾控机构疟疾防控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巩固提升疟疾防控人员的个案流调、疫点处置、媒介调查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和应急响应等能力。结合“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疟疾诊疗培训,进一步提高疟疾防治人员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能力,维持一线疟疾防治人员的警觉性,筑牢消除疟疾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