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普通居民通过家庭医生的签约得到更多获得感?
<< 长三角区域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工作方案
关于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 (2024•上海)的通知 >>
《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中不少举措都提到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如何让普通居民通过家庭医生的签约得到更多获得感?

首先,什么是家庭医生?在我国所提到的家庭医生,是以全科医生为主,由各类相关专业医生所组成的,主要服务特点是综合、连续、紧密,主要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如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平台,通过签约的形式,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一些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

比如说像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接种、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这样一些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健康咨询、就医指导、转诊预约等服务,也有一些地方提供上门服务、家庭病床等个性化服务内容。

要让普通居民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有更多的获得感。因为我国目前家庭医生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签约服务起步时间不算长。目前来说,主要面向一些重点人群,例如刚才陈主任提到的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开展签约服务。很多上班族工作人群,利用基层卫生服务的机会不多,对签约服务感受不是很强。这是个发展过程,需要供需双方共同努力。

为此,卫健委积极引导专科医生、二三级医院医师以及一些非公立医院医师,都加入到家庭医生队伍里来,扩充服务力量,让签约服务更可及。推广一到三年的灵活签约协议周期和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等功能社区签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丰富签约服务形式。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基层机构,为残疾人、失能失智老人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上门服务、家庭病床等雪中送炭的个性化服务,拓展签约服务内容。大家在这方面不断努力。

今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在这期间,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签而有约共享健康”主题活动。一方面引导更多群众利用签约服务,同时也推动家庭医生主动联系和服务签约居民。

在这次出台的基层便民举措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之间的联系,针对重点人群做到签而有约,切实履约服务。对于一般的签约人群,家庭医生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定期推送相关信息和健康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日常联系。

卫健委也希望广大居民更多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动和家庭医生加强联系,逐步建立起双向互动关系,使家庭医生逐步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医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