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百科 > 行业资讯 > 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现在进展如何?
新闻中心
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现在进展如何?

<< 《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关于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 (2024•上海)的通知 >>

 

    从2022年2月以来,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现在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和加强药品监管工作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解决药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2022年最高检启动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2月份向江西等9个省级院下发关于对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案件线索挂牌督办的通知,6月份专门召开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案件工作推进会,决定专项监督活动由最初的9省拓展到全国。截至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案件近2500件,制发检察建议1500多件,行政机关已作出整改的案件1400多件。



专项活动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是有力打击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违规销售等违法行为。共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产品60万余件(以最小销售单位计算),价值1700余万元;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企业5500多家,处以罚款1100余万元,对违法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了严厉处罚,对潜在违法主体形成了有力震慑。



    二是发现解决了当前行政监管中的突出问题。对于办案过程中发现的监管职责划分不清晰、检测能力不足、备案审查把关不严、现有法规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厘清并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强检测能力和标准建设。同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加大对生产经营消毒产品单位和个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是切实维护了消费者健康权益。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没有治疗作用,也不允许添加药物成分。在产品中非法添加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禁用物质,使用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产生耐药菌株、影响水盐代谢等副作用,危害身体健康。很多消费者对非法添加问题缺乏防范意识,也没有鉴别能力,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督促行政机关加强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从前端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