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医疗行业谁会笑到最后
<< 多地政策频发 医养结合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互联网医疗:暴力吸粉的困境 >>
早在2014年,主打“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的盛诺一家获得红杉资本A轮5000万人民币融资。红杉资本团队表示“海外医疗肯定有很大需求,远比今天的要大。此番投资并没有短期回报预期,主要追求长期成长及品牌效应。”
2015年7月,春雨移动健康“春雨医生”控股公司“春雨国际”,主打互联网跨境医疗服务平台,完成A轮1500万人民币融资。
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SRI)公布,2013年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全球市场初具规模,未来国内跨境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
在2015年下半年,国务院颁布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大力支持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鼓励整合优化线上线下资源服务,提高经营效率。就这样,跨境医疗开始搭上国家战略发展的“顺风车”。
政府作为社会的操盘手,开始了一场更大的跨境医疗布局,国内刚刚启航的跨境医疗市场,正在酝酿一个巨头出现。
中国市场即将诞生下一个跨境医疗巨头
目前,国内跨境医疗市场尚处蓝海,各路资本暗流汹涌,每天都有新成立的现象级公司,每天也都有黯然收场的创业团队,而整个市场当前都在酝酿一个巨头出现。而它会是谁?
第一种可能:不断优化线下服务的中介机构。
目前国内从事跨境医疗行业的有上千家公司,大多数为类似传统留学中介一样的服务机构。他们以线下服务为圆心,收取服务费,为用户推荐海外医院、帮助完成预约、翻译整理患者病历,办理签证机票、甚至提供海外医学翻译服务。
这类的机构和中介一样收取服务费,但是价格并不透明,通常十几万、几十万不等。
业内“历史”悠久的是盛诺一家、优翔国际、迈德瑞、厚朴方舟。但称得上大哥级别的当属“盛诺一家”,专注出国诊治癌症方向,签约下来的医院都是顶尖级医院,服务口碑甚佳。
第二种可能:打开中国国内市场的海外医院办事处。
业内除了传统中介服务公司之外,还有很多外资机构的中国办事处,各自实力不同。像美国梅奥诊所、克利夫兰等名医院均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试图打通国内医院转诊通道。他们各自推出的主打癌症、儿童病、血液病等领域转诊产品,受到很多信任国际大医院的患者欢迎,对国内外医疗界交流学习也是功不可没。如果一个海外医疗集团能在中国市场完全打开,除了高成本进行本土落地运营外,还需要做政府关系,更多优势集中在聚合单一机构医疗资源。
第三种可能:打造线上线下服务闭环的平台级产品。
注重整合线上资源、打造线下服务的平台级产品,当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脱胎于国内移动健康霸主春雨医生的“春雨国际”,后者主打“互联网线下医疗服务”。筛选全球医疗供应商,包括医院、医美机构、体检机构、牙医诊所等。
春雨国际的运营思路为:于线上聚合信息和全球供应商,线下不断优化服务体验,最终用户回国后,再由春雨医生平台上的优质私人医生负责后续服务工作,完成交易闭环。
根据财报显示,春雨国际运营半年时间,各项交易数据、全球供应商增长率相当于传统境外医疗中介机构2年之久。未来春雨国际还要整合,引流春雨医生9000万用户、42万医生资源,建立海外医疗机构管理系统、落地更多春雨国际诊所打造海内外医院交流服务。
互联网行业每一个巨头的成长和成功,都需要时间的见证。在尚处蓝海的跨境医疗行业谁最会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新闻来自诗烨医用家具网:多功能护理床、送饭车、家庭护理床、护理床、多功能陪护椅 、不锈钢保温送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