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百科 > 行业资讯 > 医养结合需要量体裁衣
新闻中心
医养结合需要量体裁衣

<< 具备优质医疗资源的养老院太贵
还有20天医保审批全面取消 给医药市场带来巨变 >>

   实际上,“医养结合”并不是鼓励养老院追求“高大上”独立设置医院,更多的是,鼓励中小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
“对养老院来讲,医疗机构的设置是根据接收对象而定的,不能搞大而全。”北京市民政局福利处副处长李树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医养结合”是以养为主来配置医。
在李树丛看来,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的时候要根据自身需要“量体裁衣”。如果是侧重临终关怀的养老机构,配置的医疗机构要以临终关怀为重点;如果入住的是生活自理的老人,配置的就是慢病管理机构;如果养老机构非常大,可能会设置一个综合性的医疗机构。
“我们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但并不鼓励把所有的养老院变成医院。”李树丛说,养老院是精细化服务的,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配置相应的医疗保障能力。
李树丛说,北京市中低收入老人居多,可以通过内设医务室来保证他们的就医需求。“老人往往患有慢病,需要经常取药,每天去医院不方便,养老机构有医务室的话,每天把这些药进过来就行了”。
11月25日,北京市规划委和民政局共同组织编制的《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正式向社会公布,其中明确提出了“9064”养老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看来,依靠家庭养老的老人多数医疗需求不多。需要社区及机构支撑的老人,大部分都对医疗服务有一定要求。“社区及机构养老,主要针对失能及半失能的老人,医疗服务的配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朱恒鹏指出,社区及机构养老的“医养结合”,一方面需要养老机构有医疗服务能力,满足老人需求;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获得医保支付的资格,降低老人负担。他称,目前长期照护保险还在探讨阶段,因此,医保支付对于老人是很关键的经济支撑。
而众多的民营养老院、托老所,一方面受困于资金和场地限制,无法做到医养深度结合;另一方面,即使其设置了医疗机构,能否纳入医保定点医院也是个问题。
为了方便中小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去年,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到要“建立联合审批制度”:区县民政局、卫生局和人力社保局要成立联合指导组,对确定的医疗合作项目及提出设置医疗机构申请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及时到实地给予帮助指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做好相关医疗机构审批登记和医保定点资质的审批工作。

更多新闻来自诗烨医用家具网。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