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设备,这是一个处在“发育期”的行业。
医疗、教育、住房,一直是三大民生话题。而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用设备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城镇化”概念被重点解读以来,相关受益行业相继被市场挖掘,这也包括了医用设备行业。深度城镇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量将有2000亿元,带来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供给增量约2500亿元,再加上卫生部2012年8月承诺的年均超过2008年10倍的医疗体系专项资金等,多因素推动的医用设备行业,或将实现“高速发育”。
从行为分析可知,新医改主要是大病医保和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使得医用设备需求势必增加,同时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长背后,蕴藏着养老产业高达万亿元的市场空间,而老龄化社会最大需求不是汽车或别的消费品,而是优质的医疗保健,医用设备消费市场势必进一步扩大。
多因素推动医用设备成长
作为小容量行业,医用设备并没有基建、金融那么扯眼球,再加上细分领域的不同,普通投资者一般很难将其进行系统梳理。但在多项利好因素的刺激作用下,医用设备行业显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
多因素驱动成长
中国目前医用设备市场已过千亿元规模,而年均增长率约23%,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要达34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与全球医用设备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相比,我国医用设备的占比仅14%。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汽车行业,由于行业嗅觉灵敏,外资总能提前布局。这次除了美敦力收购两家中国医用设备公司以外,GE、Karl Storz、Covidien等外资医用设备企业,也将计划通过收购获得销售渠道从而深入中国市场,积极推进在中国区域的研发或增设相关项目等,为提高其在中国本土的实力,在不拘泥于高端器械领域的同时,还将触角探至中国基层医用设备市场,甚至确定中低端产品为市场目标。从外资投资角度,也印证了医用设备的前景可期。
从政策来看,继科技部印发《医用设备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后,8月17日,卫生部又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当中提到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一事,令关注医用设备行业的投资者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当中有1090亿元被明确用在了县医院建设。在2008年时,针对医疗体系投资安排的资金为48亿元,而未来8年年均将有500亿元的专项资金,为2008年时期的10倍。实际上,上述县医院建设规划,其实与此前的医改及如今被重点解读的“城镇化”也有相辅相成的味道。城镇化过程中自然要涉及到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升级,医用设备受益也就在情理之中。“县级医院肯定是有机会的”,如今国内和国外的各医用设备厂家,也都紧盯着县医院建设的这个市场。
另外从趋势来看,首先,老龄化趋势对一些特定医用设备如供氧机、血糖仪等生产企业来说,保证了不断扩张的市场;其次是医改,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在医疗保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营医疗对医用设备的添加购置,也将很好地拉动行业的发展;再次是新GMP规划,比如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要求在2013年底前全部都要通过;最后是替代化,如今不少高端医用设备多为国外进口,而随着技术逐渐升级,国产高端医用设备已逐渐拥有了替代实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得家用医用设备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医用设备中的大型器械相比,家用医疗设备只能算是“小不点”。然而这些小东西却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医用设备厂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